您所在的位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 —— 程豪律师 > 法律知识 > 诈骗罪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程豪律师团队秉承着“快速、专业、有效”的理念,专注于刑事辩护、民商事纠纷、婚姻家事,凭借认真负责的办案态度、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赢得了众多委托人的信任和高度评价。...详细>>
生活中不幸遭遇诈骗的,会发现并非所有加害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原因在于诈骗罪的立案有金额标准,那么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金额是多少?
一、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金额是多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金额如下:
(一)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
(二)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
(三)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主体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二)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四)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的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就是一种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财产处分必须是基于对方的错误认识。欺诈行为的对方只要求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
免责声明:本网可能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